近年來,金江鄉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創新治水思路,探索構建“網格管理、常態管護、管養分離”的水生態文明治理模式,高品質全域打造幸福河湖,取得了積極成效,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省級衛生鄉鎮、省級水生態文明村等一批榮譽,獲評全市高質量發展鄉鎮。
一、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以河湖長制為抓手,落實小微水體河湖長,細化構建“鄉-村-組”三級網格化全流域巡護管理體系,明確以“主官+分管+駐點組長”為主的鄉級河湖長9名、村級河湖長6名,落實村小組巡查員71名,按照鄉級河湖長每月巡查1次、村級河湖長每月巡查4次、巡查員常態巡查,每次30分鐘、長度2公里的要求巡查各級水體。強化考核問效,嚴格落實“掌上河湖”APP打卡考勤,發現存在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河道障礙物、河岸塌方、河岸違章建筑、企業排污、非法養殖等現象及時提出整改措施,下達整改通知書,并按照河道分級管理的原則,由各級責任人整改落實到位。今年以來,已累計巡護水體436次,完成率130%,發現處理問題46次。
二、推行常態化治理機制。源頭污染全面治理。全鄉所有水庫全部退養、實行人放天養,禁止投放飼料;全面拆除水邊養鴨棚,關停8家、拆除7家違規生豬養殖場,杜絕一切非法養殖現象;全面取締水庫油料船只,投入20余萬元在萬寶庫區安裝鐵絲護欄網,防止生活垃圾進入庫內;每年投入50萬余元用于山塘整治、渠道疏浚和維修養護,投入150余萬元清理全鄉7條河流和71個小組成年垃圾,鄉域水質全部達到三類標準。點源污染控制治理。重點治理工業廢水,礦山開采產生的工業廢水采用酸堿中和及多級沉淀過濾,達標后循環使用,確保生產用水零排放;積極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及時修復礦山裸露山體;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鄉村污水自凈化系統,投入400余萬元建設圩鎮、梅元、雷溪污水管網改造凈化系統。面源污染減量治理。對農田農藥化肥污染,實行農膜地膜、農藥瓶袋回購和農業機械化油料污染治理;大力發展訂制水稻,開展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逐步淘汰高毒、高殘留農藥產品,減輕農藥化肥污染;加強沿岸植被保護,減少水土流失,近三年完成植樹造林3500余畝。
三、創新標準化管護模式。全面實行水利工程集中標準化管護,將全鄉小型以上水庫委托第三方管護,簽訂管護協議,鄉村兩級監督,從日常巡查養護、汛前汛后維養,到位移監測、水面保潔等均交由第三方實施,制定年度維養計劃和度汛方案,既減輕鄉鎮負擔,更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水利工程監管當中,有效解決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現象。定期開展水利工程管護人員培訓,邀請省水利專家及縣水利局經驗豐富水利工作者對管護人員實施一對一授課,提升水利工程安全隱患應急處理水平。同時,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聘請第三方保潔公司開展垃圾分類、收集、處置,重點關注房前屋后的“臟亂差”水塘、溝渠,定期清理消殺,營造村莊良好水環境。